文章

      成功祖父的故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親愛的珮玥: 你們好嗎?謝謝送來熙仔手繪的賀年咭,從咭上的圖畫看來,他的畫技明顯進步不少。 今年是亞爺的一百歲冥壽,妳問我熙仔應該送什麽禮物給他,現在我詳細告訴妳有關亞爺的成功事蹟,以便妳轉告熙仔,讓他從中得到一些靈感,親手創製一份亞爺喜歡的禮物。 亞爺是廣東省新會人,年輕時他由鄉下到 廣州市謀生,在一個親戚的疋頭店工作。由於他勤力節儉,所以學了很多關於布疋的知識,並儲蓄了不少金錢。 1937 年中,日本軍隊開始攻打中國中部沿海省分,很快便逼近廣東省,所以很多省民都紛紛逃去香港或南面其他國家,而 亞爺和亞嬷帶着女兒(我的家姐)跟大隊逃到 香港 去 。 很不幸, 1941 年聖誕節,日軍攻佔香港, 亞爺、亞嬷、我家姐及其他居民便開始過戰時的艱苦生活。亞爺為了養活一家人,在家裁剪車縫衣裳,由亞嬷帶到街邊售賣,同時又兼賣日常所需用品。 終於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,日本戰敗宣佈投降,此後,香港的市面漸漸恢復正常,而 亞爺將他長久積蓄得來的金錢開辦一間疋頭店,專賣西服裡扑和配料的公司,至 1953 年代, 更 將該 店鋪擴充為有限公司。 亞爺雖然讀書不多,但能緊守一個座右銘-「勤為無價寶,儉乃護身符」。他認為人要成功,便須勤力學習和工作,同時又積極儲蓄以旁身。事實上,當他在香港做生意時,每天都閱讀[華僑日報],尤其是經濟版,而且又勇於向其他人請教。 亞爺 除了懂得做 生意外,還 善於理財,他將公司的利潤用來買貨外,還將累積的資金購置物業,以作收租之用。至 1970 年代,他成立置業有限公司,將所有的物業轉為公司的資產。 亞爺除了生意和 理財成功外,為人亦樂善好施,每 遇到親戚有困難時,他都會樂意幫助。此外,如果他的...
  從心所欲   最近參加一位至親的壽宴晚會。 在致歡迎辭時,他以孔子的「人生六部曲」作為開端:「我國聖人孔子曾在[論語]顯示,他於十五歲時開始求學,其後經過立志、不惑、知天命及耳順等幾十年的不同階段,直至七十歲時,他達致從心所欲的境界,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」 接着他解釋道:「我誠意邀請您們出席今晚的聚會,不是與您們討論孔子的事蹟,而是讓您們分享一些令我非常高興的事情。」 稍頓一頓後,他繼續説:「我開始求學的期間比孔子還早,但我的求學歷程卻非一帆風順,其間受過不少挫折,然而我並不氣餒,繼續努力,而且不斷提升我的目標,鍥而不捨地過完一關又一關,終於在太太多方面的支持下,達成我的最高目標,考獲博士學位 …… 」說到那時,他顯然有些兒激動。 「 …… 其後我作育英材,著書立說,把我的學識和經驗傳授給年青一代,直至退休為止,當時我只有六十五歲,便已經能夠實現我早定下來的理想,比孔子達到從心所欲的階段時還要年輕,真是喜極不已!」他帶着微笑地說。 上述的那位至親所言,正道出達致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( Maslow ) 的「需求金字塔」( Pyramid of Needs )中最高層次「自我實現」( self-actualization )的要義(註一),簡言之,不論年齡、性別與學歷,人人都有自我的人生目標或夢想,它不分高或低、偉大或渺小,只要個人努力不懈地實行自我實現,終會有成功的一天。   不過,若要終身無憾地實現自我的夢想,便須如我國美學家朱光潛所說:「認定一個目標,便專心致志的向那裏走,其餘一切都置諸度外,這是成功的秘訣,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。」(註二)。 ( 原文曾於2025年1月22日上載至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網誌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  註 釋   一、 Maslow Abraham (1943).  “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” in Psychological Review 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slow%27s_hierarchy_of_need...